这些年,我怎样做父亲

[作者:海月先生] 前两天适逢周末,我照例试图跟儿子联系。奇怪的是,多次发信息,都没收到半个字的回复。情急之下,直接拨电话过去,也没有人接听… … 如此这般,我的心里就有些隐忧。 中午,孩子妈妈下班回来,风风火火的,进门也说这两天跟儿子联系不上,感觉这样不对劲、有问题——我说能不能不这样?听风就是雨,动辙大惊小怪。我说要不通过陈教授打听一下吧?她说: “ 你就不担心吗?要不担心的话就等着。” 其实,我是有些担心的,尤其是经女人这么一刺激,就真的耐不住了。我跟陈教授打过去,知道他近来在旧金山的国家实验室做项目,就托他想办法用别的方式尽快跟儿子取得联系…… 结果,儿子很快回信息过来,说是我们惯常用的联系方式,前两天可能有些问题,他没有看到我们的信息和电话,不过重新登录后似乎正常了,并说明天开学头一天,可能会忙一些,后天应该有空聊天。 果然是自己吓自己呀——不过我想,做过父母的人,都能理解我们这种心情。儿子没有手机,跟外人的联络就只有电子邮件,我们跟他的联系,用的是另一种网络社交软件,通常是先发信息给他,收到回复后再打过去视频。这次陈教授也是发邮件给他,没想到马上收到了他的回复,我们也就不用再担心了。虽是小事,可还是要谢谢陈教授。 想到亲子关系,我会想到两句古诗: “ 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 ” 另外,还有更通俗的表达:儿行千里母担忧,母行千里儿不愁——如此说来,我们费尽心机多年,岂不是把儿女培养成了白眼狼?依我看,还真不能这样讲。我从前说过,父母对孩子的爱,是一代一代往下传承的,而不是必须要求等价的回报的。 我们做父母的,把子女培养成人,让他们有生存的技能,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而在现代文明社会,我们的做为纳税人,养老是社会必须的责任,而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。当然,从亲情的角度考虑,子女给了我们额外的赡养和陪伴,那是我们的福份。总之,为人父母者若能这样拎得清,亲子关系就会比较轻松自然;反之,若是总试图用亲情去绑架子女,得到的结果,通常不会太好。 自从儿子出国后,我曾反复被朋友问道: “ 你们就这么个孩子,送出去那么远,将来还有可能留在国外,看你们老了怎么办? ” 而我呢,毕竟还没有那么老,甚至我觉得自己离衰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,也就不会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。有时候我会想,处在这么个神奇的国度,将来的一切都未可知,想那么多干嘛?只...